政和本草
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见神应经条。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砧,故名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羊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。多由风燥伤表,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,气滞血枯而成。患处皮肤干涩枯燥,甚则裂口、出血、疼痛、手足干枯不荣。治宜养血润燥,佐以清火。内服四物汤去川芎,加麦冬、花粉、黄柏、五味子
【介绍】:见徐豳条。
病名。系指患喉风而喉内肿起疼痛,其色淡红者。《喉科指掌》卷四:“此症肺脾感冒风邪而发,肿连小舌,喉塞不通,声音不清。”治宜疏风宣肺,消肿利咽。方用银翘散、六味汤、清咽利膈汤等加减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即八风穴。见该条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少阳之本,在窍阴之间;标在窗笼之前。窗笼者,耳也。”窍阴之间,约当于窍阴、侠溪之处;窗笼之前,约当听宫、听会之间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京门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治疔大全》。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。证治见疔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