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《外台秘要》作掖门,《医心方》作液门。即大巨。见该条。
病后阳虚失眠的病机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大病后虚烦不得眠,此胆寒故也。”治宜温胆安神。
即推拿。参见摩娑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急而重的病症,亦可指急性病、新发病。
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用小锋针或三棱针刺、刮瘀滞(参见劆法条)。古代用于蟹睛疼痛,突起睛高等症的治疗。针破以减轻胀痛,以助内治法之不足。本法现已不用。
①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因血虚内热而涩滞,宜生血润燥,内服四物汤加麦冬、天冬、五味子;因燥热之药而致者,用四物汤加连翘、甘草以生血清热;因大肠燥热,大便不通者,宜猪胆汁导之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著有《备急仙方》,未见。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羞明畏日、怕日羞明、畏日、恶日、畏明。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。患眼畏视光明,遇光则涩痛难睁。证有虚实之分:若兼红赤肿痛,眵多泪热等,多属风火实证。如《银海精微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