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疡科选粹》卷二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白芍药、人参、炙甘草、官桂、黄芪各八分。水煎服,日二次。治疽毒已溃疼痛。
运气术语。指金运所胜,亦金克之意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木运太虚,反受金胜。”
病证名。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。《医林绳墨·头痛》:“上攻头目,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,此为风热之头痛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因风热痛者,必兼目昏鼻塞。”症常见头部胀痛,
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;或用甘草煎水,浸韭子汁,涂儿唇上。
【介绍】:即真德秀。见该条。
泛指心的功能活动,包括心藏的精气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。”
经脉病候的一类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包括: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。如手太阴经“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,上气喘渴,烦心胸满。”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,反映在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。如手太阴经所生病还有“臑臂内前
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“盖肿于咽之两旁者,为双蛾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燥气炽盛,消灼津液而致痉证。多由于热邪炽盛,津液干枯,化燥动风,经脉失养而成。其症高热,痉挛,四肢抽搐,口燥咽干,大便干燥,皮肤不润。治宜辛凉甘润,如白虎汤合增液汤之类。
经穴名。代号BL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胃之背俞穴。位于背部,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