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丞
东汉时医官职称,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,计2名,其职责掌管医方。
东汉时医官职称,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,计2名,其职责掌管医方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膻中,见该条。
指阳气偏盛的人。《灵枢·行针》:“重阳之人,熇熇高高,言语善疾,举足善高。心肺之藏气有余,阳气滑盛而扬,故神动而气先行。”
证名。指下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。《华氏中藏经·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》:“下痞者,小便不利,脐下满硬,语言蹇滞,腰背疼痛,脚重不能行立者是也。”宜用瞿麦头子、官桂、甘遂、车前子等药。参见痞有关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沈金鳌撰。刊于1774年。前4卷论儿科诊法,并将主要病证(无痘科)分为24门(类),各编四言韵语一首,予以综括。韵语之后,复采前人学术经验,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。后2卷为诸病应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江西人,与滑寿同时。善用灸法治病。据文献记载:一富翁久患腹泄,药不能愈,子厚灸百会数十壮,泄即止。
【介绍】:见袁坤厚条。
运气术语。指六气中,应该及时到来之气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至而至者和,至而不至,来气不及也,未至而至,来气有余也。”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人中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清气和浊气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愿闻人气之清浊……受谷者浊,受气者清。清者注阴,浊者注阳……清浊相干,命曰乱气。”参见清气、浊气条。②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,以了解疾病的阴阳
出《治疹全书》。即疹后失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