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病因六淫之一。暑为阳邪,多在夏季致病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。”临床表现高热、口渴、脉洪大、多汗等。因易耗气伤津,故又常出现体倦、心烦、口干等症。暑邪每易夹湿,表现为暑湿证。参见暑湿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枣针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棘针,详该条。

  • 黄帝素问直解

    见素问直解条。

  • 十二经绝产

    即十二病绝产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即皮肤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皮者,肺之合也。”参见皮毛条。

  • 洟(yí 夷)

    古作(tì涕)。同涕。《礼记内则》:“不敢唾洟。”涕本又作洟(《释文》)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“涕甚曰洟”,指鼻涕增多者。

  • 喉窝

    解剖学名称。位于舌腭弓之后,咽腭弓之外。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一集:“蛾子生在喉窝内。”

  • 调服

    煎服法之一。同冲服。详该条。

  • 地冻风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龙牙草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坤载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元御条。

  • 凉血散血

    清法之一。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,迫血妄行,吐血,便血,或发斑疹等症,方如***地黄汤。叶桂《温热论》:“入营犹可透热转气……入血就恐耗血动血,直须凉血散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