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又名传尸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。”详转疰、传尸条。
病名。即上消。《证治要诀·三消》:“上消消心,心火炎上,大渴而小便多。”“消心之病,往往因欲饮食过多,及食啖辛热,饮引既多,小便亦多。当抑心火使之下降,自然不渴,宜半夏泻心汤。”参见上消条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尤怡编撰。刊于1810年。卷1~2论太阳证,其治法分正治、权变、斡旋、救逆、类病等法;卷3~4论阳明证,分正治法、明辨法、杂治法;卷5论少阳证,分正治法、权变法、刺法;卷6论太阴诸法、
十二剂之一。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。参热可制寒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西瓜皮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三分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外科医家。撰有《疗痈疽诸疮方》二卷。
出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。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,包括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见《岭南科学杂志》。为笔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五加皮酒第二方,见五加皮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