涎与唾的合称。俗称口水。详涎、唾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。即圆红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养浩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在杭州行医时,不为人所重视,后被张尹崑请到京师治病,名声大振。著有《伤寒秘用》、《杂病正传》等书,已佚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虚劳痼冷,败血杂痰而成血鳖。摇头掉尾,如虫之行,上侵入咽,下餂人肛,或附胁背,或隐胸腹,大则如鳖,小则如钱,宜羌黄汤。”参见瘕、鳖瘕条。
见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七集。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。详杨梅疮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周礼》。指徐(粳米)、黍(粘黄米)、稷(谷子,一说为高粱)、粱(上等小米)、麦、苽(菰米)。
见草药图经条。
【介绍】:见滑寿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,为一叶萩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