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。治宜赤小豆一合,硝石半两,寒水石一分,研为细散,以冷水调下半钱,每日三次服,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。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,
见莫氏锦囊十二种条。
见《女科秘要》卷二。即妊娠白带。详该条。
见苏沈良方条。
即暖脐膏第二方,见暖脐膏条。
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。《诸病源候论·冻死候》:“人有在于途路,逢凄风苦雨,繁霜大雪,衣服沾濡,冷气入藏,致令阴气闭于内,阳气绝于外,荣卫枯涩,不复流通,故致噤绝而死。若早得救疗,血温气通则生。”
出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。渎,小沟渠。下焦是灌渗水液、泌别清浊、排泻二便的场所,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,象沟道排水一样,故称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。即玉门或曰阴户。详该条。
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,但说后又自知讲错。多因心气虚,精神不足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