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横骨

横骨

①指耻骨联合。又名下横骨盖骨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天枢以下至横骨,长六寸半。”②指附于舌根舌骨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横骨者,神气所使,主发舌者也。”③经穴名,代号KI1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下极。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0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脐下4.5寸,旁开0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;脐下5寸,旁开1寸(《针灸大成》);脐下5寸,旁开1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,并有腹壁下动脉及阴部外动脉通过。主治少腹胀小便不利遗尿,尿闭,阳萎,遗精疝气睾丸肿痛,尿失禁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脏苦欲补泻

    用药法则之一。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;……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;……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;……肺苦气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;……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

  • 程孟博

    【介绍】:见程约条。

  • 臂钜阴脉

    经脉名。即手太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钜阴脉:在于手掌中,出内阴两骨之间,上骨下廉,筋之上,出臂内阴,入心中。是动则病:心滂滂如痛,缺盆痛,甚则交两手而战,此为臂蹶(厥)。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:

  • 痧气

    病名。即痧证。又称痧胀、痧秽。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痧》:“日间触闻臭秽,夜间露宿贪凉,其大要也,夏秋最多。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,或湿热郁遏于经隧;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,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,皆能气胀成

  • 丫指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王素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王素经验方》三卷。

  • 实风

    指某一季节当令而来的风。如春东风,夏南风,秋西风,冬北风等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,主生长养万物。”

  • 白花珍珠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底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中卷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己分

    即己位。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(二十八宿)以标志天体的部位,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,二十八宿各有方位。以十干之方位合之,则角轸二宿当东南方的己位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黅天之气,经于心尾己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