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乱

气乱

①指气机紊乱,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,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。《素问·举病论》:“惊则心无所倚,神无所归,虑无所定,故气乱矣。”《类经》注:“大惊卒恐,则神志散失,血气分离,阴阳破散,故气乱矣。”本证由于情志因素所致者常见呼吸喘促,神志散乱、心慌汗出,脉来急速不匀。治宜平惊镇怯,安神定志。参见九气条。②病证名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吐泻于夏秋大热之时,伏暑伤冷,则心脏烦躁小便不利清浊不分,阴阳二气相干,名曰气乱。……其证乘热伤冷,气逆而喘,腹胁胀满身热脉乱,头痛体疼,如伤寒之状,上即大吐,下即大泄,重者四肢厥冷,脚胫转筋,法当调顺其气,分别清浊,升降阴阳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破布艾

    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小飞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骨骶

    ①经穴别名。见《神灸经纶》。即长强,见该条。②指骶骨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不已以法取之,灸骨骶二十壮。”

  • 清咽利膈丸

    ①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青岛方)。连翘、黄芩、栀子、薄荷、防风、玄参、牛蒡子、天花粉、射干、荆芥穗各1公斤,桔梗2公斤,熟大黄250克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6克,日二次。治肺胃热盛,胸膈

  • 棒子毛

    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玉米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皆治藤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外肾肿硬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二百四十九。指阴囊部肿硬。多见于小儿。宜外用地黄散(干地龙研末)生薄荷汁调涂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外肾肿大,茎物通明,牡蛎粉研极细,鸡子清调敷为佳。”参见脱囊、阴肿、疝气条。

  • 天柱疽

    病名。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证治同有头疽。

  • 风疬

    病名,指瘰疬由风邪诱发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:“形小多痒者名风疬。”证治参见瘰疬条。

  • 蔡道明

    【介绍】:见蔡谟条。

  • ①手指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指受血而能摄。”②足趾。《素问·厥证》:“阴气胜,则从五指至膝上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