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又名《万氏家传广嗣纪要》。16卷(又有5卷本,前4卷与16卷本同,末1卷为《小儿全书》)。明·万全撰。约刊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、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症治,并附幼科医案。书中还归纳了影
①经穴名。代号RN3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别名玉泉、气原。属任脉。足三阴、任脉之会。膀胱之募穴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下4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,腹壁浅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、静脉分支。
书名。孙鼎宜编撰。初刊于1932年。共六种:《伤寒杂病论章句》、《伤寒杂病论读本》、《难经章句》、《明堂孔穴》(附《针灸治要》)、《脉经钞》、《医学三言》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晚年隐居,故又称温隐居。祖籍河南,其高祖始寓居四明(今浙江宁波),得医师王承宣之传。历三世至其父温制斡,以儒医名于时。承家学,亦精于医,自淳熙之年(1174年)悬壶后,即名显京邑,
证名。口角流涎,难以控制。《张氏医通》:“夫脾主涎,脾虚则不能收摄,多兼流涎。”参见脾风多涎、脾热多涎、脾冷涎多、脾虚多涎各条。
针刺术语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徐入徐出,谓之导气。”用针时,通过缓慢的提插,以诱导邪气疏泄,引导正气恢复,达到扶正驱邪的效果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。其子孙秋夫、道度、文伯、之才等均为当代名医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即半边旗,详该条。
①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(醋、药汁等)内煎煮。如芫花用醋煮,可减弱其毒性;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。②即煎药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四。指以间歇性寒战、高热、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。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。《内经》称疟、痎疟;《金匮要略》称疟病。多因风寒暑湿之邪,客于营卫所致。因体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