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郁

水郁

五郁之一。指水气郁阻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二:“水肿胀满,二便阻隔,皆水郁也。治宜折之。折者制御之也,伐而挫之也,渐杀其势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水之本在肾,标在肺。实土可以制水,治在脾;壮火可以制水,治在命门;自强可以帅水,治在肾;分利可以泄水,治在膀胱。凡此皆谓之折。”可用折郁汤补火解郁汤等方。不效者,或发汗,或通利二便。参见五郁、郁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回药方

    书名。36卷。撰者、译者均不详。约为十四世纪著作。本书原系将阿拉伯文医学著作译成汉文者,现存明抄本,仅有目录下、卷12、30及34四卷。残本包括内科、外科、骨科的疾病及药物处方、灸法等内容。书中所用病

  • 有身

    出《诗经·大雅》。即妊娠。妇人以身中复有一身,故名。

  • 脾积

    古病名。五积之一。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脾之积,名曰痞气。”《脉经·平五脏积聚脉证》:“诊得脾积,脉浮大而长,饥则减,饱则见,膜起与谷争减,心下累累如桃李起,见于外,腹满呕泄,肠鸣,四肢重,足胫肿厥,

  • 排风散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桔梗、天麻、防风各半两,五味子、全蝎、乌风蛇、细辛、赤芍药各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半,食远米饮调下。治眼胞外翻,贴于外睑之上,如舌舐唇之状。

  • 阴阳两虚

    指脏腑阴阳俱虚,或气血俱虚,或肾阴阳俱虚。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,或阴阳俱损而致。在辨证方面,既有阳虚的见证,又有阴虚的见证。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,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,分主次施治。

  • 羌麻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方。羌活、麻黄、川芎、菊花、蔓荆子、石膏、防风、前胡、黄芩、细辛、枳壳、茯苓、甘草各七分,白芷、薄荷各五分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破伤风,搐痓不已。

  • 年老血崩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老妇血崩,俗名血海败。指年老经断前后而患血崩之症。多因肾气、天癸已将衰竭,身体虚弱,如因肝脾损伤,血失藏摄,或房室不慎而动命门之火,气郁而动肝火,迫血妄行,冲任胞宫失于约

  • 月朔

    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胎产方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
  • 悟真篇

    气功内丹专著。宋·张伯端著。全书有诗词百篇,演述金丹的道理。

  • 甘李根白皮

    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李根皮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