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蓖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前胸和上腹部各种痛证的合称,出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》。①《千金要方·心脏》:“九种心痛:一、虫心痛,二、注心痛,三、风心痛,四、悸心痛,五、食心痛,六、饮心痛,七、冷心痛,八、热心痛,九、
病名。多由素体阴虚,操劳太过,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干燥疼痛,两边生白点,三、五集簇,白而光亮,形似珍珠,但并无形寒身热,此点与白喉迥异。治宜滋阴清热。可选用清咽润燥汤、养阴清肺汤、知柏地黄汤
病证名。指一种阴虚生内热的病症。《松崖医径》卷下:“劳怯者,多由气体虚弱,劳伤心肾,则阴虚而生内热所致。主在痰血水火不能既济故也。亦有外感六淫之气,失于祛散,以致乘虚入里,久不与治,遂成劳瘵。又有传疰
经穴名。代号BL4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,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六、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肋间动、静脉后
书名。明·万全撰。刊于1549年。共十种,108卷。内容包括《保命歌括》、《伤寒摘锦》、《养生四要》、《内科要诀》、《幼科发挥》、《片玉新书》、《育婴秘诀》、《痘疹心法》、《片玉痘疹》、《广嗣纪要》。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S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,起于小指之端,循手外侧上腕,出踝中,直上循臂骨下廉,出肘内侧两筋之间,上循臑外后廉。出肩解,绕肩胛,交肩上,入缺盆,络心,循咽,下膈,抵胃,属
书名。江苏新医学院编。分上、中、下篇。上篇为中医基础,分述阴阳、脏腑经络、病因、诊法、辨证、治法、药物及方剂;中篇为中医临床,介绍内科、儿科、妇科、外科、伤科、五官科多种疾病;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,包括
推拿手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使上肢作前伸动作。常用于漏肩风、肩部扭伤等症。
证名。指表热、里寒症状同时存在。见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本体虚寒,外感温邪所致。详见表热证、里寒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