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沈氏女科辑要

沈氏女科辑要

女科辑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恶阻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亦名子病、阻病、病儿、病阻、病隔、选饭、恶子、恶字、恶食、妊娠呕吐等。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、呕吐、择食或食入即吐,甚则呕吐苦水,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。有胃弱恶阻、胃热恶

  • 平刺

    即横刺,见该条。

  • 巨刺

    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巨刺者,左取右,右取左。”是指机体一侧有病,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指出,巨刺适于“邪客于经”的疾患,刺时“必中其经,非络脉也。”本法与缪刺二

  • 汉方新解

    书名。日本汤本求真撰。撰年不详。作者意在以西医学理论解说中医(尤其针对张仲景学说),“以期东西两派医学之融合统一。”全书收方110首,主要系仲景方。每方除述药物、剂量、用法外,更分治验、方证概说、腹证

  • 医碥

    书名。7卷。清·何梦瑶撰。刊于1751年。碥,是上马上车的踏脚石。何氏借碥石喻为习医之阶梯,故以《医碥》为书名。本书以杂病证治为主要内容。卷1略述脏腑、经络、阴阳、水火、寒热、补泻等概说;卷2~4分述

  • 中风恶证

    证名。指中风病出现口开、遗尿、手撒、眼合、鼻鼾等五脏气绝证者。属于脱证。《世医得效方·风科》:“中风恶证,口开者,心气闭绝也;遗尿者,肾气闭绝也;手散者,脾气闭绝;眼合者,肝气闭绝;鼻鼾者,肺气闭绝。

  • 耳发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。本病发于耳后,初起如胡椒颗粒,逐渐肿大,甚则溃烂如蜂房,灼热疼痛,色红,或肿连耳廓。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,则病难速愈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发

  • 去爪

    ①古刺法“五节”之一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篇:“余闻刺有五节,……一曰振埃,二曰发蒙,三曰去爪,四曰彻衣,五曰解惑。……去爪者,刺关节之支络也。”爪,指甲;去爪即剪去多余的指甲。篇中以该法治疗因水道不通

  • 羌活败毒汤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防风、荆芥、甘草、川芎。水煎服。治风寒眩晕,邪在太阳,脉浮紧者。

  • 沍(hù 护)耳

    病名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聤耳的别名。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。又叫内耳疳臭。名称各异,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。久病可致耳聋。参见聤耳、耳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