泪空
见泪孔条。
见泪孔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又名急风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又名小儿至宝锭。橘皮、炒山楂、全蝎、炒麦芽、蝉蜕、制白附子、天麻炒槟榔、羌活、僵蚕(麸炒)、钩藤、胆南星(酒蒸)来知母、紫苏叶、薄荷、藿香、滑石、雄黄各150克,神曲(麸炒)、茯苓
针灸著作。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,内容全同。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100中的《明堂灸经》及《小儿明堂灸经》的全文,改题此名刊行者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
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取立位,两上肢伸直,手掌贴于大腿前,顺腿下滑,躬腰,手至足尖时翘掌,将臂上举至前平举位,目视指尖,然后掌心向面,收至耳侧,再顺鬓旁下压,复至原位。适用于治疗腰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汪昂撰于1694年。本书系将《灵枢·经脉》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编成的七言歌诀。书后附有奇经八脉歌诀,以便初学诵读。本书多与汪昂《汤头歌诀》合刊。
《类证治裁》卷七方。冬葵子三两,茯苓、滑石各一两,芒硝半两,甘草、肉桂各二钱半。为细末,每服一方寸匕,白水送下。治石淋初起。
经穴名。代号KI1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脐下0.5寸,旁0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;脐下1寸,旁开1寸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蛤蚧之别名,见该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宋·蒲虔贯注。作者生平及成书年代不详。本书分养神气门、调肢体门、论衣服门、论饮食门、论居处门、论药食门六节。大多集选前人。它所反映的养生学思想主要是重视饮食起居的日常摄养,导引按摩的自我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