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生橘皮竹茹汤
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三间,见该条。
即膜原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其内搏于五脏,横连募原。”详膜原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甲骨出条。
见中西医粹条。
针具名。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,因其刺激仅及皮肤,故名。可用6~7号缝衣针5~7枚,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,亦称箸针。市售小锤式皮肤针,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,分别有梅花针、七星针、丛针等
见医学便览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蜀(今四川)人。生平欠详,其医术传给沈应善。
病名。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又名桃花癣。多因脾胃内热上蒸,复感风邪所致。多发于春季,妇女多见。初起颜面皮肤微红,伴发密集的小丘疹,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,边缘不清,上覆薄屑,自觉微痒及干
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一箭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肝肾阴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