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方。细辛、黄芩、防风、大黄(微炒)各一分,川椒(去目)、蜡各半两。为细末,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,滤过下蜡,为膏,每服用大豆大,点于耳中,日三次。治小儿风热入脑,或因水入而致的耳
儿科著作。清·许佐廷撰。2卷,补编1卷。刊于1873年。本书前编1卷,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;后编1卷,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,共分胎毒、变蒸、惊风等32门;补编1卷,集录前二卷中所用的方剂。全
男性尿道口。《寓意草》:“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。”
推拿方法名。即喉科擒拿法。见擒拿法条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海上名方》、《海上仙方》、《孙真人海上方》。托名唐·孙思邈撰(据《郑堂读书记》记载,当为宋·钱竽撰)。1卷。书中列120余种常见病证的单验方,每方编成七言歌诀,便于习诵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
病证名。指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冲头痛,目似脱,项如拔,脊痛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腘如结,踹如裂,是为踝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,痔,疟,狂,癫疾,头囟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铁树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。属低级官员,官阶从七品。
病名。《幼科准绳》集三。即胎热丹毒。见该条。
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阴之别,名曰列缺,起于腕上分间,并太阴之经,直入掌中,散入鱼际。”脉从腕上1.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,与手太阴经相并,直入掌中,散于鱼际部。本脉发生病变,实则手掌和手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