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脉经》。亦名避经、周经。指月经周期一年来潮一次者,不属于病症。与经闭不同,但临床较为少见。
【生卒】:八至九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籍贯不详。撰有《子母秘录》十卷,佚。唐宋医家的著作如《外台秘要》、《证类本草》等多引用该书内容。
人体部位名。又作颠,指头顶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……上额,交巅。”
又称肝血不足。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。肝主藏血,血属阴,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。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,并有虚烦失眠,多梦易惊恐,月经不调等症。治宜补血养肝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风晕。指感冒风邪及头风证所致的眩晕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伤风眩晕,必恶风自汗,或素有头风而发。宜芎散。”参见眩晕、风寒眩晕、风热眩运、头风眩晕等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①即拇指平推法。参见平推法及开天门条。②见《类经·针刺类》。即对屈曲痉挛,活动不利的肢体关节施以对抗性用力拉开活动的手法。如活动腕关节,名开腕缝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木贼一钱半,淡豆豉、夏枯草、焦栀子各三钱,桑叶、制香附、牡丹皮各二钱,炙甘草五分,鲜葱白三枚,鲜荷梗五寸。水煎服。功能和解少阳。治寒热往来,热重寒轻者。
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即麻子仁丸,见该条。
辟,有反克之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肾之脾,谓之辟阴。”张景岳注:“土本制水,而水反侮脾,水无所畏,是为辟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