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类证治裁》卷二。即五味子汤第一方。见五味子汤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惊黄者,面色青黄,心多惊悸,口舌干燥,不肯眠卧,卧即多言语狂乱,身体壮热。”治用点烙法,内服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古代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三十三。即金针开内障。详该条。
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,见清暑益气汤条。
背部第十二肋骨以下至髂嵴以上的软组织。腰部为经脉所过的重要部位,足三阳经脉循腰而下,足三阴经和奇经之脉循腰而上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牛角,详该条。
旧病名。是生于肘膝部的一种疮疡,溃后有数孔,状似人面,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:“此证生于两膝之上,形如人面。然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而行则偻俯,筋将惫矣,此系皮肉坚硬之所,且生疽毒则里先溃后烂,皮
厥证之一。①指温疫里证,应下失下,六脉如无之重证。《温疫论》:“温疫得里证,神色不败,言动自如,别无怪证。忽然六脉如丝,沉细不应指,似有如无,或两手俱无,或两手先伏。察其人不应有此脉,有此脉者,皆缘应
骨名。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的下外侧,左右各一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又名经来发狂。多因月经来时偶触烦怒,肝气逆乱,血随气逆,上攻于心。症见神志紊乱,妄有所见,狂言谵语,甚至不知人事。治宜舒肝宁心。方用麝香散(麝香、朱砂、甘草、木香、人参、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