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位于足背部,当第四、五跖骨间,小趾跖趾关节上2寸处。主治崩漏,月经过多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通里穴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吉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六种新编条。
全舌红绛色,舌尖出血如溅。为热盛营血之候,宜用***地黄汤加大黄、黄连等治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即上骱手法。是应用手的技巧,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。详见上骱手法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蕨类》。为螺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龙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,即酒鼓鼻。详肺风及酒皶鼻条。参见粉刺条。
收涩法之一。治疗表虚或气阴两虚而多汗的方法。如气虚自汗、心悸惊惕、短气烦倦、脉大无力,用牡蛎散、玉屏风散;阴虚盗汗、午后潮热、口干唇燥,舌质红,脉细数,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牡蛎、浮小麦、糯稻根等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厚堂。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撰有《医宗宝笈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