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经》诊候痈疽生于体表,内连五脏的五个重要部位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五脏,身有五部:伏兔一;腓二,腓者腨也;背三;五藏之腧四;项五。此五部有痈疽者死。”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《温病条辨》卷一方。香薷、厚朴、连翘各二钱,金银花、鲜扁豆花各三钱。水五杯煮取二杯,先服一杯,得汗止后服,不汗再服,服尽不汗,再作服。功能祛暑清热,化湿和中。治感受暑邪,发热微恶寒,无汗头痛,心烦口渴
出《说文解字注》。为螳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普济条。
病证名。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,或不能出声,称为妊娠失音。参见子喑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二。即小儿偏。见该条。
亦称气随血脱。由于出血过多,气失依附,导致阳气虚脱。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大汗淋漓,脉微欲绝等症。相当于出血性休克,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,急宜补气以固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