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漏底伤寒

漏底伤寒

病名。指伤寒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。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一:“若身热面赤,足冷脉沉,下利清谷,身体疼痛,此为阴利寒证,俗呼漏底伤寒,医用四逆人参茯苓白术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灯心升麻。”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证》:“外感证一起,即直肠洞泻,不因攻下而自利者,世俗通称为漏底伤寒。然有协风、协寒、协热、协食之别。”协风者,可用肠风汤加味;协寒者,轻则胃苓汤,重则附子理中汤;协热者,先与葛根芩连汤,继用加味白头翁汤;协食者,先与枳实导滞汤,继与芩连二陈汤。参见太阴脏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田螺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脚气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脚底板

    同足底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胯骨

    骨名。即髋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腰脚冷痹

    证名。因风寒湿毒之气侵袭腰脚所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四:“夫腰脚冷痹者,由风寒湿三毒之气,共伤于人,合而成痹也。此皆肾弱髓虚,为风冷所搏故。肾居下焦而主腰脚,其气荣润骨髓,今肾虚受于风寒,湿气留滞于

  • 首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。疽生于瘈脉(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)、翳风(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)二穴。初起多憎寒壮热,口渴。若溃黄色脓者为顺,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,

  • 外勾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《东医宝鉴》作外丘。即伏兔,见该条。

  • 秦越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扁鹊条。

  • 暴冷嗽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冬令气候严寒,骤然感受寒冷以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参见寒嗽条。

  • 形肥经少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多因体质肥胖,脾虚气衰,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血,反化为水湿痰涎所致。症见身体益胖,月经逐渐量少,色淡质稀,或夹带下等。治宜健脾除湿。方用二陈汤加当归、川芎。

  • 六气

    ①人体气、血、津、液、精、脉等六种基本物质。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,故名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余闻人有精、气、津、液、血、脉……六气者,各有部主也,其贵贱善恶,可为常主,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。”②风、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