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罨(yǎn 掩)

热罨(yǎn 掩)

罨法之一。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掩覆的方法。有止痛、消肿、醒神的作用。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,罨关节、腹部止痛;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本难经阐注

    书名。4卷(后又有2卷本、1卷本,内容均同)。清·丁锦注。初刊于1738年。丁氏自称曾获见《难经》古本种,与通行本排列次序有所不同,文字也略有出入。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、注释,注文主要参阅《

  • 食时

    指辰时。详十二时条。

  • 热痫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五卷:“夫小儿热痫者,由气血不和,内有积热之所致也。”其症口眼相牵,手足抽掣,腰背强直,口中吐沫,鼻里作声,颈项反张,壮热啼哭。治宜退热除痫。用羚角

  • 子宫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原说位在“中极两旁各二寸”,今多据《针灸大成》定位于脐下4寸(中极)再旁开3寸处。有腹内、外斜肌,腹横肌;并有腹壁浅动、静脉,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妇女不孕

  • 佛头疽

    病名。即佛顶疽。见顶门痈条。

  • 重阳之人

    指阳气偏盛的人。《灵枢·行针》:“重阳之人,熇熇高高,言语善疾,举足善高。心肺之藏气有余,阳气滑盛而扬,故神动而气先行。”

  • 耳痒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贯》。本病多由肝风扰动,肾虚火炎所致。症见耳中作痒,甚则奇痒难忍。治宜固肾清肝,祛风止痒。内服救痒丹(川乌、大黄、天麻、栀子、灵仙根、蔓荆子、茯苓、益智、茯神、仙灵脾、白芷各15克,醋煅

  • 神秘陷脉散

    《疡科选粹》卷二方。黄芪、人参、当归(酒洗)、赤芍药、川芎、乳香、没药各五分,粉甘草、橘红、地骨皮、五加皮、忍冬叶各七分。水、酒各半煎,调乳香、没药服。功能托里消毒,行气破血。治痈疽初起。

  • 祁宏源

    【生卒】:约1760~?【介绍】:清外科医家。山阴(今绍兴)人。名医祁坤之孙,尽得家传,行医50余年,颇有医名。奉诏于公元1739年修《医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乃取其祖之《外科大成》编辑而成。列证详

  • 交肠病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交肠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