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名。清·陆懋修撰。分正集、续集。正集均为作者自撰,计6种,33卷。刊于1884年。包括文(指有关医学的文集)十六卷,《不谢方》一卷,《伤寒论阳明病释》四卷,《内经运气病释》九卷(附《内经遗篇病释》
下列齿的牙床。详牙床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,出《易筋经》。侧首直立,一手向下弯至腰后;另一手向上弯至项后,如拔刀状;然后两手交替作上述动作。《易筋经》:“单膀用力,夹抱颈项,自头收回,鼻息调匀,两膝立直,左右同之。”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莎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普济方·诸疟门》:“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,治多下之。”参见足阳明疟条。
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。
指脾气衰弱不能升清的病机。多因脾阳虚,中气不足所致。症见面色不华、眩晕、易汗、短气、食少、倦怠、腹胀、便溏或见眼花、视蒙、耳聋、食不知味,舌淡嫩,苔白,脉虚缓等。若因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,则见头重如蒙
概指药物的四气、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。
方书。3卷。日人甲贺通元撰于1720年。本书选常用方1500余首,分为57类。每方详考方剂原委,间录古今名医有关论述,阐发古人立方本旨,及治证、加减、煎法、汤使妙意,以知变通。收入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
【介绍】:见文彦博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