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须多而长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通髯极须者,少阳多血。”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丹溪心法》。即锁阳,详该条。
针灸体位名。见坐位条。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小儿壮热者,是小儿血气盛,五藏生热,熏发于外,故令身体壮热。”
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。
眼的部位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乌珠属肝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T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鼷穴、面髎、谿穴。属足阳明胃经。阳蹻、任脉、足阳明之会。位于眶下缘与眼球之间,正视时直对瞳孔。布有眶下神经分支,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,并有眶下动、静脉分支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著《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》1卷,已佚。
眼科病证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赤丝虬脉、白睛乱脉。多因受邪日久,白睛血络瘀滞所致。常见气轮丝脉赤乱,纵横分布,粗细疏密不等,自觉眼涩不爽,或微泪羞明。类今之慢性结膜炎。多见于椒疮、栗疮等,或长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