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臭之一,臊为木臭,入通于肝,故为肝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东方青色,入通于肝,……其类木,……其臭臊。”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、白带、汗液等出现腥臭,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。
温病辨证。邪热已传入营分,仍有气分证,称营气同病。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。
见时方歌括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狗屎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伤寒见发斑的疾患。《伤寒括要·伤寒总论》:“伤寒发斑,因当汗不汗,当下不下,或未当下而早下,则热蕴于胃而发斑也。”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发斑伤寒》:“凡斑既出,脉洪滑有力,手足温而神识清爽者,病
经穴名。代号LU6.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手太阴之郄穴。位于前臂掌侧,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,当太渊穴上7寸处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,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,桡动、静脉。主治咳嗽,气喘,咯血,咽痛
见《活幼心书》。为独活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七窍之一。外耳道出口的孔窍。参见七窍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白毛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