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手叉腰或一手扶台(或椅),交替提腿作踏步运动。适用于治疗膝、踝部疾患。
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四方。黄连四两,生地黄八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后麦门冬煎汤送下。治心经有热。
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。即胞络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五风变内障。详该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上胞、上睥。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。其上界为眉,下界为上睑之眼弦。参见眼睑条。
①八法之一。是运用有泻下、攻逐、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、消除积滞、荡涤实热、攻逐水饮的治法。又称泻下、攻下、通里、通下。凡是胃肠实热积滞,燥屎内结,以及体内蓄水、冷积等邪实之证,而正气未虚者,均可使用。
见医学粹精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天河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其职位在大夫之下,官阶从七品,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人痘接种法之一。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,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、三天,以达种痘之目的。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,为种痘已成,此法成功率低。若成功者,发热、出痘证候较缓,不致发生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