痉书
见伤寒论条辨条。
见伤寒论条辨条。
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二方。即沆瀣丹,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猕猴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症因脉治·吐水类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方。生地黄、荆芥、当归、***、防风、炒牛蒡子、赤芍药、连翘、桔梗各七钱,薄荷、黄芩、甘草各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白开水化下。治痘疹余毒,一切疮毒。
古病名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阳明有余,病脉痹,身时热;不足病心痹;滑则病心风疝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七:“滑则燥热生风,热则主于心也,故为心风疝。”参见风疝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炅,热也;即热气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客于经脉之中,与炅气相薄,则脉满,满则痛而不可按也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明叔。浦城(今福建浦城)人。在太学时,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,精通医术,疗效甚高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辛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大金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