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敛阴气的治法。适用于阴津耗散而病邪已衰退的证候。如热性病热退身凉,余邪已清,但夜间还有虚汗,可用山茱萸、五味子加入止汗剂中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铺地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小儿偏风,详该条。
即《蒙医本草图鉴》,详见该条。
古代眼科术语。系指患眼视力丧失,已无光感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雷头风,或呕吐,或恶心,年多,冲入眼内,致令失明,……眼前昏黑,不辨三光。”参见犹见三光条。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热劳门》。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。《金匮翼·热劳》:“热劳者,因虚生热,因热而转虚也。”症见身热,面赤,头痛,心神烦躁,口渴,怔忡、盗汗,饮食无味,倦怠多卧,消瘦,或口舌生疮等。治宜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大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臂的内侧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循臂阴入腋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