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金刚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九。即骨折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漆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连文仲撰。刊于1899年。书中论述霍乱阴证、阳证,并参考西说以阐发各地方土气候和发病的关系,列表辨析霍乱诸证证脉,末附王孟英《霍乱论》中一些方剂、连氏经验方及外治、针灸各法,曹炳章又增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野芝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明目至宝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、明、清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。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,始设于1285年(至元二十二年),官阶正二品,以后各代略有增减,其官阶亦有变化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啼叫之由盘肠气钓所致者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盘肠气发先腰曲,无泪叫啼眼干哭,口开脚冷上唇乌,额上汗流珠碌碌。”治宜行气止痛。用木香散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紫金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