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蛇含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动物学大辞典》。为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珍珠草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,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八:“邪客于肺,肺主声,而通于气,今外邪与真气相搏,真气虚而邪气胜,故声为之不通也。”治宜散寒祛邪。若症见恶寒、发热,无汗者可选用九味
见时方歌括条。
书名。陈光淞撰于1915年。陈氏推崇叶天士《温热论》,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,遂逐条加以笺正。作者的本意是“笺叶氏之旨,正诸家之失”(见序例)。全书分析比较精细,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
【介绍】:隋代外科医家。撰有《疗痈疽诸疮方》二卷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发冷时全身颤动。有谓系战慄之轻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振寒,谓寒而颤振也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寒气客于皮肤,阴气盛,阳气虚,故为振寒、寒栗。”《张氏医通·寒热门》:“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挖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