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小儿禀受虚怯,厥气上逆,痞而不散,故发心痛而啼也。”治以散寒开窍为主。用苏合香丸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病证名。由于阴津耗伤而出现的燥证。多在热病后期,或吐泻、出汗、出血过多,损伤津液所致;也有因营养障碍、瘀血内阻,致使津血不能滋润而起。临床表现为骨蒸潮热、心烦口渴、唇舌干燥、皮肤皱裂、毛发不荣、肌肉消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二。即水渍手脚丫烂疮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雌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3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分肉、绝骨。属足少阳胆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4寸,腓骨前缘,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偏头痛,目
指颅顶部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头脑户痛,延及囟顶发热。”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鲜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补缺肘后方》。为天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