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玄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二:“妇人鸡爪风,因月家得此,不时举发,手足挛束如鸡爪状,疼痛难伸。于左右膝眼两旁各有一小窝共四穴,俗谓之鬼眼,各灸三壮即愈。”多因产后血亏,筋失所养,复感风寒所致。无汗者,治宜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刺热论》。多见于少阳病及肝胆疾患。·《诸病源候论·胸胁痛候》:“胸胁痛者,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,为寒气所乘故也。……此三经三支脉,并循行胸胁,邪气乘于胸胁,故伤其经脉,邪气之与正气交击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紫苏梗之简称,详该条。
渴证之一。指吐、泻之后,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九:“霍乱吐利之人,重亡津液,则脏气不和,上焦热,津液不足,故霍乱而烦渴也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。外感霍乱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泥鳅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14卷。明·罗周彦撰。刊于1612年。前列总论,分述阴阳、脏腑、病机、伤寒、运气、摄生等内容。卷1~2元气论;卷3补订吴鹤皋《脉语》;卷4药性论;卷5~6用药准绳;卷7~10四时方论(以内
【介绍】:见杨文修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十大功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名词。出《混俗颐生录·户内消息·禁忌消息》。指阴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