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。②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①指阴阳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审其阴阳,以别柔刚。”张景岳注:“形证有柔刚,脉色有柔刚,气味尤有柔刚,柔者属阴,刚者属阳,知柔刚之化者,知阴阳之妙用矣。”《难经·十难》:“五脏各有刚柔邪。”②刚
证名。指皮肤肌表发热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,则皮肤致密,腠理闭塞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《寿世保元·发热》:“伤寒发热,是寒邪入卫,与阳气交争,而为外热。阳气主外,为寒所薄,而失
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草豆蔻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守钦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即柿霜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集成》卷二。即酒齇鼻。详该条。
出《经效产宝·续编》。即产后孤阳绝阴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