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疡
病证名。见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粟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粟疮。详该条。
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神情烦乱昏昧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少阳所至,为惊躁,瞀昧,暴病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手掌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幼科推拿秘书》。位于腕部大横纹的桡侧边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山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宇条。
①又称上盛下虚。由肝肾不足,阴虚于下,阳亢于上。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、遗精等下虚证;另一方面出现胁痛、头眩、头痛、目赤、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。”②邪气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地肤苗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指胆。六腑除胆以外,都是贮藏或转输浊物,只有胆是贮藏精汁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