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叶亚婆草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其证皮肤先起红晕,后发斑片。
①六淫病邪中的风、暑、燥、火等四种邪气。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,易伤阴津,故名。②侵犯阳经的邪气。
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一指带下五色俱出。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。
①经穴名,代号LI11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阳泽、鬼臣、鬼腿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合(土)穴。位于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,屈肘取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内侧深层为桡神经;并有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通过。主治发
见鼠疫约编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书名。7册。日本·下津寿泉撰。刊于1709年,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,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即油柑虫节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医学家。精儿科,尤善治痘。提出医生必须目视指切,意度心推,权衡斟酌,随机应变,庶无一偏之患。因此,将先贤所论及平素亲验之方,撰成《痘疹大成集览》三卷,《汪氏痘书》一卷(1577年),堪为后
即五加皮酒第二方,见五加皮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