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即血痹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九:“夫风血痹者,由体虚之人,阴邪入于血经故也。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,故为风血痹也。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,皆由优乐之人,骨弱肌肤充盛,因疲劳汗出,肤腠易开,为风邪所侵故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吐舌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肾囊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歪头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类证活人书条。
病证名,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九卷。多为脾热上蒸或脾胃虚寒,升降失常,运化无力所致。脾热上蒸的涎多粘稠而臭;脾胃虚寒的涎多清稀,并有纳少便溏等。前者宜清脾泻热,用泻黄散;后者宜温中健脾,用理中汤加减。
骨名。又名枕骨。即枕外隆凸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后山即头后枕骨也。其骨形状不同,或如品字,或如山字,或如川字,或圆尖,或月芽形,或偃月形,或鸡子形,皆属枕骨。”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山小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龙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大红袍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