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必胜汤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,已佚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胡颓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枕骨。又名后山骨。详后山骨条。
书名,见荀勗《中经薄》,1卷。子仪系扁鹊弟子。原书已佚。
指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输送,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。《医学正传》:“夫胃为仓廩之官,无物不受,全借脾土转输而运化焉。”
即火针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针、药熨。”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末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曾治愈宋宁宗赵扩的淋病。
为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的散剂(其组成从略)。每服0.2~0.5克,每四小时一次;若毒疮初起,并以少许酒调涂患处;本品另附保险子,凡遇有较重之跌打损伤,用黄酒送服一粒。功能止血愈伤,活血化瘀,抗炎消肿,排脓
亦称气随血脱。由于出血过多,气失依附,导致阳气虚脱。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大汗淋漓,脉微欲绝等症。相当于出血性休克,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,急宜补气以固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