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证之一。①指痰水与热相搏的病症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热痰者,谓饮水浆,结积所生也。言阴阳否膈,上焦生热,热气与痰水相搏,聚而不散,故令身体虚热,逆害饮食,头面噏噏而热,故云热痰也。”②即火
即督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刺直阳之脉上三痛,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,视其盛者出血。”张志聪注:“直阳之脉,督脉也,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,故曰直阳。”
即四神丸第三方,见四神丸条。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肛边有漏孔,漏管弯曲,便后出血的病症。相当于肛漏。又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:“肛边生疮而出血也。”
书名。1卷。清·金冶田传,雷少逸编。刊于1883年。内容有正面(穴)图、背面(穴)图、指节图、灸盏图、灸药神方、灸法禁忌、应灸七十症(为中风、尸厥等病的灸法取穴)。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
证名。指胁肋部胀满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可由气滞、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饮候》以痰饮停积,可致两胁胀满。《类经》十七卷:“少阳者,相火之气也,其合肝胆,其主筋,其脉行于胁肋,故少阳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也。”由皮肤腠理感受风邪或因面敷胡粉,粉气入于腠理而成。类似粉刺。
推拿手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,另一手握住肘上部,提臂上举。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即常参,详该条。
病名。假孕症型之一。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此症因经行者或举重物或犯房事,致经事不卒,瘀滞子宫,经闭腹大,状如怀孕,法当下其瘀血,则腹胀自消。”方用血府逐瘀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