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溻皮疮

胎溻皮疮

病名。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又名溻皮疮。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,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。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,肉色红润,如汤烫状,逐渐扩大,向四周迅速蔓延,甚则大部分皮脱或遍体无皮。治宜清热解毒。内服三黄散加减,外搽玉粉散。类似先天性梅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漏下赤候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漏下之血色赤,淋沥不断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三捷汤

    《医学传心录》方。青皮、当归尾、香附、柴胡各一钱,官桂五分,槟榔、橘核、木通、赤茯苓各二钱,大茴香(微炒)、紫苏各七分,黄柏三分,炒荔枝核七个,生姜一片。水煎,空腹热服。治肝经湿热下注,不得泻越,或为

  • 上商

    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商为金音,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。

  • 壁泥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即疠风,外表有白色泥土状者。

  • 右胁痛

    证名。指右侧胁痛。多由肝邪犯肺或气滞、痰饮、食积引起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食积胁(右)下,如扛挭起一条作痛,神保丸、枳实煎汤下,轻者保和丸;痰饮流注肝经,喘咳引痛者,二陈汤加南星、苍术、川芎、柴胡、白

  • 阴阳之人

    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。参见阳人、阴人条。

  • 总筋

    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总经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正对中指处。能清心火,退心经热病。治口内生疮,遍身潮热,夜间啼哭,四肢抽掣,惊风等症。《小儿按摩经·六筋》:“诸惊风,掐总筋可治。”

  • 急解索

    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半边莲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廊茵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本草乘雅

   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。

  • 大地丁草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