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低级官员。共8人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即脑。见该条。
①证候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治脾寒饮食不消,劳倦气胀,噫满,忧恚不乐,槟榔散方。”②同脾阳虚的病机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刺苋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尽根牙。
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。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之证。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、便秘等。
病证名。多因素体虚弱,忧思不解,或饮食失节等损伤脾胃,以致气虚冲任不固,血失统摄。症见阴道出血量多,或淋沥不止,色淡质稀,疲倦气短懒言,不思饮食等。治宜补气固摄。方用举元煎,或补中益气汤。血多加阿胶、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藓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。为关白附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紫苏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