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代号BL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,胆之背俞穴。位于背部,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
见临证指南医案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针灸医家。扁鹊的弟子。据《韩诗外传》、《史记》、《说苑》等古书记载,虢国太子患尸蹶症,处于假死的休克状态。经扁鹊诊治,教其徒弟子明、子同、子阳、子容用厉针砭石,子豹用熨法,子游用按摩法
证名。即四肢肿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五:“肢肿者,四肢作肿也。盖四肢者,脾之脉络也。脾有所郁,则气血不调,以见四肢作肿,大率滞于血者,则痛肿难移,滞于气者,则俛仰不便,行血宜芎归汤加丹皮、白芷、秦艽、续断;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土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补阴。亦称滋补肾阴。是强壮阴精的治法,故称。临床上,一般在使用补肾阴药中,酌加一些壮阳药,取阳生阴长之义,效用较著。参见补阴条。
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,但说后又自知讲错。多因心气虚,精神不足所致。
证名。指腿部肌肉、筋脉或关节间作痛。《张氏医通·腿痛》:“腿痛亦属六经。……痛有血虚、血寒、寒湿、风湿、湿热流注、阴虚阳虚、肾虚风袭之殊。”因寒者,症见腿痛轻甚,或麻,或肿,恶寒喜暖,宜温散为主,方用
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孔毓礼撰。刊于1752年。孔氏认为“瘟疫而外,惟痢疾最险恶,能死人于数日之间”。遂集前人有关方论,参以个人的识见经验编撰成书。书中对痢疾的辨证治疗论析颇详,全书共选收治痢方剂百余首,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