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。即竹叶汤第三方,见竹叶汤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通谿。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小会为溪。”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家秘天地煎第二方,见家秘天地煎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术语。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。《标幽赋》所载的“或伸屈而得之,或平直而安定”,即指此而言。体位一般分坐位、卧位和立位三种,详见各该条。
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甘蔗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松汉。上海人。因臂部骨折,经时医杨雨苍治疗,遂从之学伤科,后以伤科名于当地。于1808年撰《伤科补要》一书(1818年刊行)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缺盆疽、锁骨疽、发历疽、石疽、历疮。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。生于缺盆穴(锁骨上窝处)。初起患部肿大如豆,渐大如李,色紫,坚硬疼痛;可伴寒热往来,筋脉拘急,不思饮食,胸腹膨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