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名。又名扶桑骨。位于眼眶(眉棱骨)的后方,颧骨弓上方部位。
指寸法之一。见《千金要方》。取本人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宽度为一寸。
即脏象。详该条。
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。此名称始自宋代,相沿至今。
病名。即发于肩及上臂的附骨疽。《灵枢·痈疽篇》卷九:“发于肩及臑者,名曰疵疽。其状赤黑,急疗之。”参见附骨疽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贞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,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丁亦作疔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目,肝之外候也。脏腑热盛,热乘于腑,气冲于目,热气结聚,而目内变生,状如丁也。”
证候名。脾虚兼寒,运化功能低下。症见形寒肢冷,腹中冷痛,得温则舒,口泛清涎,大便溏泄,或浮肿,或妇女崩漏,白带清稀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腹满时减者,以腹中本无实邪,所以有时或减,既减而腹满如故者,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