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订正金匮要略注条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指肾所藏的生殖之精,与后天之精相对而言。详生殖之精条。
见经络感传现象条。
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关刺者,直刺左右尽筋上,以取筋痹,慎无出血,此肝之应也。或曰渊刺(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作开刺),一曰岂刺。”指在患处两端尽筋上,即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而避免出血的刺法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肺为娇脏,主气之宣发肃降。《育婴家秘》:“肺最居上,为脏腑之华盖,息之出入,气之升降,必由之路,故主气。”寒热伤肺,则气逆,为喘为咳。因于寒者,麻黄汤主之;因于热者,宜泻白散;肺热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婴儿出生后,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。参见囟条。
病证名。惊风伴有阵发性抽搐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其症因风热袭络,上扰清空,故在潮搐的同时,并见身热昏睡,气粗痰嗽。治宜清热熄风,豁痰活络,用蒌贝温胆汤加羚羊角、竺黄、竹沥,送服抱龙丸。参见惊涎潮搐
证名。一名背偻、背伛偻,俗称“驼背”。指曲背俯身的征象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开阖不得,寒气从之,乃生大偻。”参见背伛偻、背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