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南五味子,详该条。
在病痛局部选穴针刺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散针者,治杂病而散用其穴,因病之所宜而针之,初不拘于流注也。”
书名。1卷。金·刘完素撰。清·周学海注。原无刊本,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《周氏医学从书》时,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。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、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官阶从八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八。即蛭食。详该条。
即针刺麻醉。见该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又名醉消散。黑牵牛子(头末)、母丁香、何首乌、槟榔、荆芥、三棱(醋炒)、莪术(醋炒)、熟地黄、巴豆、五灵脂、大黄、白豆蔻仁、桂枝、穿山甲、当归、赤芍药、川乌、小茴香、草乌、炒杏仁、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一。即桑柴火烘法。见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见《泰定养生主论》。即酒痰。详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