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天蛇头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即哮拔、醋呛哮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青蛇便。由肾经虚损,湿热下注所致。初起小腿肚结块长约二、三寸,色青紫,肿硬疼痛,头大尾小,形如青蛇,全身可出现憎寒壮热。蛇头向下者,毒轻而浅,急刺蛇头半寸或一寸,出紫黑血
病证名。出清·徐大椿《女科指要》。多因产后心肾气虚,身体大虚,不能统摄津液所致。证见汗出如雨。治宜养心益肾。方用人参枣仁汤(人参、枣仁、五味子、茯神、归身、草灰、萸肉、乌梅)加牡蛎散治之。
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。详阴阳条。
本草著作。又名《崔氏食经》。4卷。唐崔禹锡约撰于八世纪中。述饮食宜忌。原书佚,今存于《医心方》之佚文146条,冠以“《崔禹锡食经》”、“崔禹”、“《崔禹食经》”、“崔禹锡”等标记。日人田泽温叔(仲舒)
详劳复条。
证名。见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大便多粘沫。参见泄泻、痢疾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西洋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榕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