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调经论篇

调经论篇

素问》篇名。调,调治;经,经脉。本篇主要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引起阴阳失调虚实病理机制,指出针刺补泻手法对调和气血的重要意义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医易通说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清·唐宗海撰于1892年。此书将《易》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。上卷演先天八卦,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,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,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、赤、白、黑诸人种。下卷

  • 薛生白

    【介绍】:见薛雪条。

  • 无应候

    证名。见应候条。

  • 抽风

    即瘛疭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刺血拔罐法

    即刺络拔罐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洪炜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缉庵,又字霞城。浙江余姚人。研究虚损证,撰有《虚损启微》(1761年)书,并与施雯(淡宁)、严洁(西亭)合纂(盘珠集胎产证治》一书。

  • 生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升登,详该条。

  • 时行疫痢

    病名。见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卷一。即疫痢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伤休息痢

    病证名。休息痢类型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由劳心过度,饮食伤损,脾肾相传所致。详休息痢条。

  • 风疝

    古病名,出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,指足厥阴肝经逆气所致的疝症。《医学入门·疝气》:“风疝者,非外风也,乃肝木阳脏气动之风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二:“《素问》云:厥阴滑为狐疝,少阳滑为肺气疝,太阴滑为脾气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