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伤寒论》。即蜜煎导,见该条。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黄芩泻白散,见该条。
脉诊术语。切脉经久按之后,很难摸及;或初按时指下浮大,久按反觉难以捉摸。这种情况,不论新病久病,有热无热,均属正气大虚。
即虚阳上浮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目珠之胀痛突起之证。多由风邪湿热,气胜怫郁,瘀滞络阻等所致证。“有内外轻重不同,若轻则自觉目内胀急不爽,治亦易退。重则自觉胀痛甚,甚则人视其珠亦觉渐渐胀起者,病亦发见于外已甚”(《证治准绳·杂
即捻子的俗称。因其形如钉状,故名。见捻子条。
即针刺麻醉。见该条。
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即刺梨根,详该条。
寒湿的气候环境中产生的致病物质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厥阴在泉,清毒不生。”
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》卷中。即悬痈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