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阳关
见膝阳关条。
见膝阳关条。
元代医疗机构名称。详见广惠司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即左右串。见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室女逆经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幼新书》。病初骨热,销烁阴液,耗劫真精,致使肌体羸瘦,面色萎黄,腹脐时痛,胸膈满闷不食。宜猪肚丸(木香、黄连、生地、青橘皮、银柴胡、鳖甲),常服退黄长肌,进食解虚劳,行滞气,利关节。
【生卒】:十九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燮臣。湖北孝感县人。纂辑有《医学六种》(1186年刻行)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。指冷得发抖。多因寒甚或热郁所致。参见寒慄、振寒、战慄条。